查看原文
其他

弹词皇帝看大门

老周 老周望野眼 2020-02-26

地铁二号线南京西路站出来,穿过马路就是上海评弹团。今日春光正好,不如到对面弄堂看看。虽然我很爱听评弹,但上海评弹团和乡音书苑从未进去过,我从前是个“无线电书迷”,现在主要听“喜马拉雅”,作为书迷是不合格的。最近在公众号里写了一点和评弹有关的文字,自己都觉得惭愧。今天既然到得此处,进去朝圣是应该的。


南京西路860弄,上海评弹团所在地


走近一看,上海评弹团、乡音书苑和品欢相声会馆三块牌子,其中乡音书苑的牌子是陈云题写的。对喜欢听评弹的人来说,这里毫无疑问是块圣地。弄堂宽阔,不是那种狭窄的石库门弄堂,而是新式里弄。弄堂不深,走进去拐个弯就到了。


弄口的牌子


乡音书苑


大门进去就是乡音书苑,我来的时候是下午,隐约听到里头有弦索丁冬的声音,应该是评弹团的老师在演出。我驻足听了一会儿,没分辨出是什么调。看我一个又高又胖的陌生人走进弄堂,一不听书二不找人,却掏出手机四处拍,引起了门卫的注意,过来一位大哥站在我旁边,警惕地看着我。哦哟,上海评弹团的门卫还挺负责的呢。要知道,曾几何时,坐在这个传达室里当门卫的,是大名鼎鼎的“弹词皇帝”严雪亭呢!


上海评弹团传达室


我虽是个不合格的书迷,各种流派听是听得不少的,评弹流派纷呈大师辈出,但要说我个人最喜欢的一位艺人,非严雪亭莫属。本来文无第一,艺术是没有高下之分的,我喜欢听严雪亭,纯粹出于我个人的喜好。首先严雪亭说书的风格沉稳冷静,无论是有大量公堂情节的《杨乃武》,还是以喜剧见长的《三笑》,也不管书里人物有多少,他都说得井井有条,丝毫不乱。一个一个的人物,一段一段的唱篇,各有特色绝不会让听者感到雷同。其次严雪亭说书举重若轻,他很少煽情,哪怕是《十五贯》这样的冤案题材,他也是娓娓道来,始终给人超脱之感,即使到高潮部分,也是夹叙夹议,丝毫不会乱。再就是他的唱,属于“浅吟低唱”,没有下手的辅助,不依赖琵琶的伴奏,只有自己一把三弦,一点一点地铺陈故事。在我看来,严雪亭是评弹里的“游吟诗人”。



我认为严雪亭的艺术风格可用“清醒超脱”概括


除了喜欢严雪亭的艺术,他的为人我也很赞许。有个“严雪亭收徒”的故事很有名。严雪亭的徒弟大多是“鸣”字辈,名字里有一个“鸣”字。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有一位名叫胡鹿鸣的艺人在常熟说书,说的又是严雪亭擅长的《杨乃武》,于是人们以为他是严雪亭的徒弟。待到“剪书”告别时,场方委托胡鹿鸣带些礼品给严雪亭。胡鹿鸣尴尬之下只得到上海找到严雪亭,向他赔礼道歉并说明自己因家境贫寒出不起拜师金,所以偷偷学唱。严雪亭见胡鹿鸣说得诚恳又确实具有天赋,当场承认他就是自己的学生,要求自己的其他学生代师授艺,还把胡鹿鸣带到自己的堆满土特产的储藏室,告诉他不要浪费钱给老师送礼,把书说好就是对老师最大的孝敬。


严雪亭(左)和张鉴国(右)的合作


旧时代艺人有自己的据局限性,三妻四妾不在话下,有的还抽鸦片。严雪亭没有什么恶习,为人相当正派。同行有困难只要开口,他乐于帮助。他有一只著名的开篇“一粒米”,据说严雪亭即使在成为响档,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以后,依然保持简朴的生活作风,吃饭时要是一粒米掉在地上,他会捡起来吃掉。旧时代没有类似“德艺双馨”这样的称号,但听众的眼睛是雪亮的。民国时代评选“弹词皇帝”,严雪亭以高票当选,成为那个时代的“书坛至尊”。


年轻时的严雪亭


这位“严调”的创始人、书艺和人品俱佳的大响档,到了特殊年代也不吃香了。虽然他编唱了很多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书,也加入国营剧团积极改造自己,但他还是不得不离开了自己热爱的评弹舞台。严雪亭有历史问题,但相对而言性质不算严重,吃的苦受的罪并不是最多的。但对一位艺术家而言,艺术才是他真正的生命,对严雪亭最大的伤害不是批斗、自白、检讨,而是否定它的艺术成就。他冷静超脱的艺术风格被污蔑是“懒扑调”(懒惰调),因为他的唱腔节奏不那么高亢,不那么你死我活,所以他成了“不会说书”的艺术家。“弹词皇帝”成了过去式。


严雪亭在工厂劳动


“靠边站”的年代,严雪亭积极锻炼身体,盼望着有一天能重回书台


于是,严雪亭成了评弹团传达室的一名门卫,一当就是好几年。“弹词皇帝”不会说书,当起了门卫,在如今看来是多么地荒谬,在那个年代却是真实发生的事情。和严雪亭一道当门卫的还有女艺人徐雪月,说《三笑》和《描金凤》的。即使是在做门卫的那几年里,严雪亭依然积极锻炼身体,盼望着有一天能重回书台。最终压垮严雪亭的,是对他艺术成就的否定。也许是出于好心,有人劝他改唱蒋(月泉)调。要知道在评弹这个行当里,能开创出自己的调是多么地不易,要求他改唱别人的调,这是对他那么多年艺术追求的彻底否定,严雪亭病了,垮了。


改革开放之后的严雪亭


改革开放以后,评弹艺术又受到重视,吃足苦头的艺术家们又焕发了艺术青春。但严雪亭已经没有机会了,他身患帕金森氏症,不能再唱了。因为历史原因,他留下的录音不多,尤其是凝聚了他毕生心血的《杨乃武》,没有留下完整录音,这是评弹艺术无可估量的损失。评弹团安排了胡国梁做他的徒弟,但拜师时严雪亭已经说不出话了,胡国梁是通过听唱片及与师兄弟们切磋学的严调。我听过胡国梁的“一粒米”,和严雪亭版本还是略有不同的。如今胡国梁也已故去,曾经风靡上海滩的严雪亭,只能在有限的一些音频资料中才能听到了。


严雪亭(中)在农村劳动


我站在上海评弹团的大院里,想着严雪亭的艺术人生,盯着门卫室呆呆地出神。保安大哥不知我究竟要干什么,警惕地看着我,围着我走了好几圈了。是啊,都过去了,我也该告辞了。有机会我要到乡音书苑来听回书,为评弹艺术做一点自己的贡献。走出南京西路860弄弄口时,我的脑海里忽然响起一段严雪亭唱的开篇:“我为人民守海岛”:“我为人民守海岛,手中枪杆握得牢……人民幸福我幸福,祖国强大我自豪……”



南京西路860弄


最近我还写了

我爱吃黄鳝

金陵塔还是金铃塔?

哭妙根笃爷

山海关路寻找粪翁的厕简楼

纪念滑稽大师周柏春先生逝世十周年|几段另类经典

新昌路酱园弄杀夫奇案

斜土路谈玄说画

数字人生一粒米

腌笃鲜

江北夫妻相骂

筱声咪孙明来自生活的笑声

周柏春说书

1948年上海滩的芸芸众生

不留胡子的马克思长什么样?

1945年上海贫困家庭靠吃阳澄湖大闸蟹艰难度日?


IOS系统打赏专用:

欢迎扫描或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“老周望野眼”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